近些年來國家持續推行“三減三健”行動,“糖醇”受到烘焙廠家的青睞。大家紛紛推出各類替代糖產品,如無添加蔗糖蛋糕、藜麥黑麥等高膳食纖維面包、木糖醇月餅等,一時間配料表中“糖醇”的存在似乎就成了無糖的“代名詞”,那么您真的了解糖醇嗎?
“糖醇”
糖醇,也稱多元醇,天然存在于少量的水果,以及某些蔬菜和蘑菇中。市面上的糖醇類多是加工而來,雖然不是糖,但具有某些糖的屬性,例如甜味,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。
根據歐盟法規,有7種糖醇被定義為營養甜味劑:山梨糖醇、甘露糖醇、異麥芽酮糖醇、麥芽糖醇、乳糖醇、木糖醇、赤蘚糖醇,但未為糖醇類指定 ADI (每日允許攝入量) 。
根據我國 GB 2760-2014添加劑手冊,只有以下4款糖醇,適用于面包、糕點、餅干、焙烤食品餡料及其表面掛漿中使用,但均未規定最大使用量。
01
糖醇好在哪兒?
一、低糖、低熱量
大部分的糖醇都具有一定的甜味,除了木糖醇的甜度與蔗糖相近外,其它糖醇的甜度均比蔗糖低一些,且熱量值也普遍低于蔗糖,其中赤蘚糖的熱量僅 0.2kcal/g,所以它被普遍應用于飲料中。
二、低 GI(升糖指數低)
糖醇是通過大腸內的有益細菌進行分解,且分解后的糖醇代謝途徑與胰島素無關,因此糖醇在攝入后不會引起較大的血糖波動和胰島素水平波動。所以國內外市面上,會將糖醇替代糖類,提供糖尿病患者也能食用的產品。
三、無齲齒性
糖醇無法作為口腔微生物的營養源,即便被口腔細菌當做食物,但細菌體內沒有分解糖醇的酶,導致口腔細菌無法將其代謝產酸(或產酸很少),無齲齒性。因此糖醇類是口香糖中最為常見的甜味劑。
02
糖醇能夠無限量的使用嗎?
雖然糖醇作為甜味劑,相比于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等糖類,健康方面更有優勢,但并不代表可以大量添加食用。
上年中秋節前,一條新聞上了熱搜:知乎月餅吃了拉肚子。大家的第一反應是衛生問題,然而事實卻非如此。
這款“網紅”月餅的配料中,使用了大量的糖醇取代蔗糖(麥芽糖醇添加量可能在 20~30%),忽略了部分人群過量攝入糖醇可能引起腸胃不耐受,甚至腹瀉(就像乳糖不耐受人群飲用牛奶會拉肚子)或腹脹,這類腹瀉是一種滲透性腹瀉而非病理性腹瀉,通常停止食用即可,不用過于緊張。而目前我國法規對于糖醇類在月餅中沒有規定最大限量,雖然標簽上沒有任何標識或提醒,但理論上這款產品是合規的。
盡管尚未為糖醇類指定 ADI (每日允許攝入量),但不同體質的人群對糖醇的耐受度不一,我們需要關注食用劑量。因此,為了確保消費者獲得足夠的信息,國外較多標準就添加糖醇類超過 10% 的產品必須包含“過量食用可能引起腹瀉”的建議聲明。
在我國,可以預見糖醇類在國標中的最大使用量,短期不會有較大的變更。但對于這種情況,2021年3、4月在新版 GB 2760的公開征求意見稿中,增加了對食品生產企業使用糖醇類食品添加劑的指導性內容,如下:
當然,撇開極端較高劑量的攝入情況,糖醇在中國、歐盟、美國,都經過了嚴格的安全評估,一直被視作可以安全地添加到食品中,大家完全沒必要過于擔心。
03
新規出臺后使用糖醇類需要注意什么?
目前 GB 2760新版目前尚未頒布,一旦實施,使用糖醇類產品時,多注意以下:
1、核對所有產品標簽,對于產品中含有上述糖醇品種的做好標注,及時和包裝印刷廠家做好溝通,在下次改版后增加相應腳注,例如“本產品含有山梨糖醇液,過量食用或腸胃不耐受可能造成腹瀉”。
2、對于需要添加糖醇類的新產品,做標簽時將該腳注直接添加上即可。
3、在設置配方時,應合理進行糖醇類物質的添加,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,給消費者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。
糖醇被視作一類安全的原料,也確實為控制熱量需求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拓寬了選擇路徑。目前國內對大部分糖醇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未進行規定,每個人的耐受程度不同,糖醇含量的具體限額沒法確定,所以國家出臺該指導性內容非常貼心、細致。同時,廠家自己應合理控制食品中糖醇的濃度,標注清楚,作為消費者,無論是蔗糖還是代糖,都應有節制的攝入。
本著推動奶酪科學研究和應用創新,發揮乳制品在合理膳食中的重要作用、促進國民健康之共同目的,2021年CNS的營養健康研究院與上海妙可藍多食品...
2022-11-28 標簽: 奶酪由于世界人口的飛速增長,肉類食品消費量驟增,導致資源環境壓力過大以及動物福利等多方面原因,人們逐漸意識到向低肉類消費轉變的重要性,植...
2022-11-28 標簽: 植物基蛋白如今,已經有不少人開始選擇0卡糖奶茶。在小紅書上搜索0卡糖奶茶已經有超過5000條筆記,有人專門梳理了不同品牌低糖、低卡的推薦飲品,讓人在...
2022-11-28 標簽: 奈雪的茶 羅漢果糖根據Straits Research發布的最新市場數據,全球口服美容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73 43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158 16億美元,復合年增長率為9%。其...
2022-11-28 標簽: 蝦青素免費加入讀者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