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,消費者消費升級,全球消費者的行為及偏好正在發生改變,這種改變會影響消費者在飲食上的偏好。受疫情的影響,消費者對健康的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疾病防疫的階段,而是更多的要求健康飲食。特殊時期下的消費者,生活娛樂場景單一,宅經濟乘風破浪,解鎖新的消費模式和飲食場景。益普索Ipsos最新發布的【重塑食品和飲料行業十二大趨勢】,解析了食品飲料行業新趨勢。
01
趨勢一:天然食品&有機食品
追求天然性是食品和飲料行業的主要趨勢之一。但是益普索Ipsos研究表明,“天然”一詞存在多種含義,并且覆蓋了從有機到未加工等諸多其他食譜。然而,“有機”并不等于“天然”。“天然”更多地在于食物的簡單性,而“有機”則更多地與價格昂貴相關。
提到“天然”一詞,消費者首先聯想到的是“不含人工成分”(52%)、“100%純天然”(44%)和“健康”(43%)(益普索調研,2018年4月)。35歲以下的受訪者人更多地將天然與產品源頭聯系起來,50歲以上的受訪者則更多地將聯想到原料(即所含物,例如不含人工成分或未經加工)。
02
趨勢二:新興飲食
隨著人們對動物福利、畜牧業環境影響以及個人健康的擔憂日益加劇,素食主義和純素食主義正在興起。除印度以外,其他國家及地區純素食主義盡管占比很小,但呈迅速上升態勢。同時,肉類的消費仍受文化和經濟狀況的影響。根據益普索Ipsos調研,塞爾維亞、匈牙利和俄羅斯是前三大肉類消費國,而在印度,只有32%的人會經常食用肉類,是肉類消費量最低的國家。
乳糖不耐癥并不是無乳替代品成功的唯一推動因素,其他因素還包括消費者對環境、動物福利以及動物乳對成人的適用性的關注。食用無乳替代品時,口味是主要的挑戰之一,而將其與茶和咖啡混合飲用時,這種略微特別的口味則更為突出。
03
趨勢三:肉類替代品-人造肉是大勢所趨嗎?
人造肉具有與常規生產的肉類相同的味道和質地。益普索Ipsos發現,北美的大多數消費者對人造肉感興趣(美國57%、加拿大59%),但這主要源于人造肉在千禧一代中接受度較高(美國74%)。
04
趨勢四:減糖-甜食將何去何從?
益普索Ipsos在2016年調研發現,46%的英國受訪者認為“減少產品中脂肪、鹽或糖的含量”是食品和飲料公司需要考慮的三大問題。然而,消費者往往低估了他們每日的糖攝入量,并且他們沒有清楚地意識到糖對于他們所喜愛產品口味的重要性。加拿大食品工業監測還發現,人們仍然喜食甜食,但他們希望調整對含糖、鹽等不健康的食品的攝入量,而不是完全控糖。
重新調整配方,是機遇,也是挑戰。與消費者能否進行良好的溝通,事關成敗。消費者對糖分減少或用替代性甜味劑所帶來的口味變化十分敏感。品牌在進行口味更改或新品上市時,須進行風險測試,和對消費者口味調研,以確定可以悄悄地、公開透明地或分階段引入變化。
05
趨勢五:零食和原生態零食
目前,零食在全球各大洲都銷售火爆。益普索Ipsos數據表明,在北美,消費者已經不再僅僅將零食定義為一種嗜好,任何食品或飲料產品都可以作為零食來享用。在消費者眼中,零食和正餐的界限日趨模糊,食物的種類已經不那么重要了,重要的是享用這些食物的時間。
現在,零食已與我們的飲食文化交織在一起,并成為日常養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消費者在飲食中對零食的選擇逐漸形成了日益分散及特殊的需求,而定做和個性化零食需求給加拿大零食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增長空間。
06
趨勢六:家庭主廚的興起,烹飪是一種愛好,而不是家務
傳統觀點認為,便利性是美國家庭做出晚餐決定的一個考慮因素。但是新研究表明其他因素也會發揮作用,比如人們對自己烹飪技術的信心、自己烹飪的食物與套餐相比在費用和質量方面的優勢、到雜貨店購物的便利性與購物控制等。疫情的居家隔離,使得在家用餐成為必須。益普索Ipsos數據顯示,僅有不到一半的人認為,2020年在餐廳吃飯會很舒適。5月報告顯示,這一比例僅剩36%。
越來越多的“吃貨”看重食品成分、強調真材實料,就像他們喜歡享用美食一樣,他們也喜歡親自下廚并與客人分享美味。
07
趨勢七:快餐和外賣-外賣是否會改變我們的快餐文化?
得益于其越來越高的便利性,外賣行業發展迅猛。根據益普索一項聯合調研,定外賣的主要動機是消費者希望換個口味和提神(38%)、或者作為不下廚的借口(26%)。其他原因包括特殊場合(17%)、錯過飯點(10%)和朋友小聚(9%)。晚餐時間是外賣的訂餐高峰(53%),其次是午餐(32%),夜間(13%)和早餐時間(2%)。因此,只要能夠在早餐期間方便地解決消費者需求,就能把握最大的增長空間。
與外賣的興起相對立的,是消費者對餐館的新期望。對于餐廳而言,便利性則指代提供更多的服務,如餐桌服務、免費續杯等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這就是為什么餐館必須具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訂單的特定能力,從而繼續作為消費者首選(64%的美國消費者認為這是必須的)并推出各種各樣的菜單(56%)。
08
趨勢八:可持續包裝
包裝在食品的銷售、運輸、儲存和保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但是堆積如山的包裝(包括使用可回收材料)的最終歸宿仍然是填埋場。而在填埋場,它們需要歷經數百年才得以分解。
如果包裝行業通過產品策略和宣傳使回收變得更加直觀和簡單,則可以推動消費者更多地參與回收。包裝創新必須使食品和飲料品牌能夠有效應包裝可持續性;面對貨架上激烈的自有品牌競爭,保護品牌的特色資產;在線上貨架上中具有最佳可見性,是成功的關鍵。
09
趨勢九:環境意識
消費者表示,他們愿意為含有不危害環境成分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。盡管如此,比起他們強調的環境友好性,價格敏感性在其購買行為中體現的更加明顯,可持續性并不是構成消費者選擇的深層驅動力。
這意味著與以往相比,制造商既要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期望,又要擁有提供持續價值的能力,他們需要在兩者之間進行平衡,因而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。
10
趨勢十:非酒精飲料的出現,專為戒酒者準備的?
隨著非酒精飲料品牌的出現,越來越多的非酒精飲料酒吧應運而生,其成功離不開千禧一代少喝(或不喝)酒精飲料的意愿。但是,減少飲用酒精飲料就像減少食用肉食一樣,絕對戒酒很難成為全球趨勢。在1990年至2017年間,全球成人人均消費量從5.9升增加到6.5升,2030年預計將達到7.6升。
為了能在“絕對戒酒浪潮”中迎風破浪,主要的飲料制造商開始著手收購非酒精類飲料品牌。
11
趨勢十一:風味瓶裝水
隨著消費者對更健康、更具功能性產品的興趣的增加,風味瓶裝水市場發展迅速。瓶裝水已迅速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大眾市場飲品類別,2018年,其瓶裝水銷量接近140億加侖。盡管瓶裝水從根本上說可能是最簡單的飲品,但其種類隨著口味、配方和功能的爆炸式增長,為當今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飲用體驗。
12
趨勢十二:酒類消費場景的變化,甜蜜之家成新場景
酒類消費場合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發生了巨大變化。益普索Ipsos調研發現,疫情期間的消費者將飲用場景轉移到了非典型的場合。在3月的下半月,消費者大部分酒類消費轉移到了非典型的場合:居家+ 35%(餐廳-75%)、獨飲+ 32%(與他人共飲5 + -43%)、看電視(非體育類)+ 53%(聚會-67%)(來源:益普索美國酒類消費追蹤 – 2020年3月上半月與2020年3月下半月的消費場合變化比例)。
但是這一重大轉變甚至在新冠病毒出現之前就已經開始了,許多常見的消費場合從現場消費(酒吧和餐館)轉到非現場消費(家庭)。
在過去的一年里,因為疫情的影響,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顯著提高。專家表示,健康口味的配方應該大膽嘗試創新的組合和形式。通過將健康口味整...
2022-11-11 標簽: 飲料11月9日,Innova市場洞察發布2023年全球食品飲料十大趨勢。重新定義價值(Redefining Value)位列十大趨勢之首。Innova進行的全球消費者調研...
2022-11-11 標簽: Innova 食品 飲料ADM發布了第三次全球消費趨勢年度展望,這些趨勢將塑造食品、飲料和動物營養行業并推動未來幾年的市場增長。ADM 確定了七個趨勢,詳細介紹了...
2022-11-09 標簽: ADM 食品 飲料免費加入讀者群